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租房利好频出,“买房才算家”传统观点会改变吗?

房天下  2017-09-06 11:56

[摘要] 住房租赁市场正在获得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的双重支持。进入2017年5月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住房租赁和销售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7月份九部门印发《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

住房租赁市场正在获得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的双重支持。进入2017年5月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住房租赁和销售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7月份九部门印发《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直至《方案》近日印发,为住房租赁市场铺就发展之路。另外,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出台了住房租赁实施细则。在部委政策以及地方政府实施细则的推动下,住房租赁市场的培育与发展正式起步。

今年以来,从国家部委到各省市地方政府频频出台各种住房租赁政策,甚至向“租购同权”“租房落户”等实质性利好迈出了关键得一步。可以预见,在大力发展租赁市场的大背景下,地区性房地产政策将会持续更新,租房实质性利好频出。
但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有人担心,在当前限购力度空前的背景下,租赁市场获得空前发展,可是随着后期楼市限购条件的逐步宽松,在中国人以“有房才算家”的传统理念下,租赁市场的发展是否受到阻碍?会不会难改“买房住”的偏好?

笔者认为,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租房居住为主将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买房住”的偏好从表面上看,是中国人一个特征,但实质上是一个经济学选择,即租赁市场不彰以及住房的投资属性共同构成了中国人的买房住偏好。因此,未来是否有更多的人选择租房住,不在于所谓的传统理念,关键是公共政策设计,能否激励供需双方加入到住房租赁市场。
有人说,买房住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传统,有自己的住房才算有自己的家,租房住总有一种不安全感和漂泊感。其实不然,所有习惯背后都有经济学逻辑,包括养儿防老、重男轻女都不过是人们在经济现实面前的被动选择而已。“丈母娘抬高房价”的背后,实质上是丈母娘看中附加在住房之上的入户、子女入学等市民安身立命的权利、福利,还有住房的资产增值速度,这些直接关系到女儿一辈子的幸福。

也正是这些将从多人赶上了买房的独木桥,即造成了旺盛的刚需,并产生了投资价值。前一波房价暴涨时,有人戏称,晚两年买房=降一个阶层!也就是说,中国人偏好买房、储蓄背后都是有深刻经济原因的,只要用好经济手段就能将更多人引导到租房上来。有专家预测,未来3-5年,中国将有约2亿人进入租房市场,未来10年,租赁人口近2.3亿人,到2030年,租赁人口达到2.7亿人。

如果不改变住房的投资属性,房子仍是一种货币资产属性较强的“硬通货”的话,不管出台多少租房租赁政策,恐怕人们更多是选择买房而不是租房,事实上在中国住房租赁市场虽然存在种种问题,但客观的说,租房市场还是比较成熟的,租房远远比买房更经济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要想改变人们“买房才算家”的传统观点,关键在于让房子向着“住的”需求、住房租赁市场向着“家”的方向发展,即一方面建立长效机制,遏制炒作等金融属性非理性增长,一方面构建良性住房租赁市场,让租房具有稳定性、持久性、舒适性、经济性等特征。当前,房产泡沬主要是投资需求过旺,而非“有房才算有家”所致。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人们的行为都取决于激励,究竟是买房住还是租房住,并不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而是在于购房和租房为人们所提供激励(包括负激励)大小。不仅是需求方,住房租赁市场的供给方也是如此,按照当前的住房 多数城市仅仅1--2%,甚至有低于1%的,尚不够基准利率,而且还是名义房租,还没有扣除管理人员、维修等成本。这样看来,难以激励房地产公司进入住房租赁市场,因为房地产公司的融资成本普遍超过3%以上。

如何平衡包括租金在内等供需双方的经济利益,才是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不一些所谓的传统观点,如何解决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短缺等等,都是“经济账”的一部分。由此看来,住房租赁市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出台实施细则只是步,接下来还有更多的困难还需要政府“撸起袖子加油干”。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